页面
配色
辅助线
重置
  • 简体版 | 繁体版 支持ipv6
  • 无障碍
    长者专区
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防空和边海防办公室网站
   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化家园

    防空岩洞中的抗战时代鼓手——桂林版《大公报》

    2022-11-15 16:11     来源:桂林市人防办
    分享 微信
    头条
    微博 空间 qq
    【字体: 打印

    1941年的抗战局势最为艰难,士气最为低落,日本侵略者气势最为疯狂。而桂林版《大公报》就于1941年3月15日,在桂林吊箩山星子岩的岩洞内(现七星区吊箩山人防3号防空岩洞)创刊了。

    当年,日机经常轰炸桂林,和着防空洞外的防空警报声和轰炸声,防空洞内编辑部与印刷厂仍在继续作业:对开平板印刷机的轰鸣声中,大家心无旁骛地写稿、编辑、校对、印刷......

    在桂林版《大公报》存续的三年有余的时间里,它不仅传播信息、主导舆论、臧否时事、月旦人物,也积极团结社会各界,开辟文艺战线、参与救亡运动,真实地记录着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。秉承“忘己之为大,无私之谓公”的办报宗旨,立言为公,文章报国的理念,成为凝聚“抗战民气”的时代鼓手,桂林文化城的支柱,桂林抗战舆论的中坚。

    桂林版《大公报》发行量曾日销六万余份,为桂林同期其他各报发行数的总和,畅销于桂、粤、湘、滇、黔等地,可谓维系着大东南半壁的人心。

    于今,《大公报》一纸风行百廿年,历史辉煌,是目前世界上仍在发行的、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!

    (来源:桂林市人防办 潘明/文 雷庆寿/图)

    文件下载:

    关联文件: